秉成酒

为什么说,越是好酒越要慢慢喝?

在多数人看来,品茶应该在安静、舒缓的环境中,饮酒应该在开放、热烈的氛围中进行,豪爽、自由、不羁是酒与生俱来的基因,“大口吃肉,大碗喝酒”就是正确的饮酒方式,其实不然。



李白曾用夸张的手法写下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一口气饮他三百杯也不嫌多,表达的是人生的豪迈、个性的洒脱,而非必须豪饮、快饮。





曾国藩说:“世上最好的活法,是细水长流。”慢下脚步,体会生活的丰盈,才能享受每一刻的生命,饮酒也是如此。作为视觉、嗅觉、味觉和触觉的综合体验,慢饮雅酌才能感知到酒的色、香、味、格、养、意……才是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饮酒方式。


今天我们来讲讲,酒杯中的慢姿态!


 酒香,需要细闻!


人所共知的是,酱香酒需要至少五年的陈酿才能面市,在酒体老熟的过程中沉淀的香味极其复杂,其中的芳香物质据检测有一千多种,酱香浓郁,陈香怡人,空杯留香持久。


因此在喝酒时,闻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,从打开酒瓶那一刻的入鼻香,到拉酒线的香气扩散 ,倒入酒杯后的嗅闻,以及每一口过后的回味,都是闻香的过程,都能领略到酱香酒的幽雅细腻。如果只是一口吞下,喝酒和喝水,就没了区别。




酒味,需要雅酌!


流杯弄茶,临水雅酌。饮酒,需要细细品味,感受从味蕾到舌苔的享受。


一定程度上,酱香酒可以说是世界上将粮食转化做到极致的酒类,不仅具有其他酒无法比拟的香味丰富度,口感也是不可逆的存在。懂酒的人一定知道,有句话叫做“品过酱香再无他香”,但前提是“品”,入口的绵甜度,落口的净爽度,回味的醇厚度以及饮后的低醉酒度,都需要慢品才能领略到。


“一口闷”的干杯法,看起来好像豪爽,实则是不懂酒,不会饮酒,甚至有些不尊重酒的行为。






中国传统酒文化,讲求慢饮!


《吕氏春秋·尽数篇》写到:“凡养生,莫若知本......饮必小咽,端直无戾”,意思是告诉我们:喝酒以慢饮为妙。


与武侠小说中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的江湖豪气相比,小口慢饮显然更符合中国人温文尔雅的文化气质。我们现在看到的白酒一般用小杯,不仅可以更好地聚香,也寓意着中国传统的酒文化概念——含蓄内敛,这看似颠覆了大杯豪饮的饮酒风气,但其实古代社会的文人雅士也更偏好小饮浅酌——一壶浊酒,两碟小菜,三五好友,细品其中滋味,雅性十足。





慢饮,是情感的提速器!


酒,对于加快情感沟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用“感情深,一口闷”的狂饮模式,来展现自己的豪气和义气,以达到交友的目的,显然不是最好的方式,同时还会丢失美酒的价值。


好酒一定要品,品酒的过程,也是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,识酒、懂酒,才能在饮酒时结识真挚的朋友,而不在于喝多少、喝多快。小杯慢饮回归传统饮酒方式,让饮酒者在酒桌上更加真诚、自信,氛围更加轻松、和谐,让饮酒的场景不再是生意互通,而是一种健康的享受和愉悦的分享。





慢饮,是自我的调和剂!


豪酒一入愁肠,醒来愁上加伤。在一定程度上,酒的确能让人意气风发、心畅意舒,酒可以养生、可以佐兴、可以入诗、也可以悦情,但前提是悦饮——慢慢地品饮适量好酒


饮酒的人都自有一份乐趣,喜欢独斟自饮,细品慢酌,与好酒的相处,就是与时间的相处,也是与自己的相处,一能修身养性,二能在品味中领略独到的美好,坐听风起风停,笑看云卷云舒,花开花落又如何,人生多少事,何必论春秋?久久回味,一生值得。




时光漫漫,酒的品格需要沉淀,饮酒的人也需要知道如何悦饮。以酒交友也好,一人逍遥也好,只有让节奏慢下来,让杯中酒慢下来,用品味去感受时间的价值,才能真正感知到好酒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。


让酒,慢下来。


评论